全国共享电单车大军突破1500万辆,但骑法大不同!
西南(比如昆明、南宁)和江浙,简直上演了一出“共享电单车变形记”。
在西南共享电单车是“亲儿子”,骑到冒烟!
在西南,共享电单车简直是“万能钥匙”。上班、买菜、逛gai,全靠它!
小年轻(尤其00后)是主力军,夜里骑得比白天还欢,一辆车一天能被“盘”5-8次!为什么这么火?
家里有私家车或自家电动车的比例没那么高,共享电单车成了刚需“补位选手”,骑得远(平均2-3公里),依赖强。
展开剩余75%西南地区的地形复杂,新城区公交覆盖不够,共享电单车完美填补3-10公里“尴尬距离”。
“打车起步7块?电驴一两块搞定,香!”(西南黄女士心声)。性价比之王,县城都爱它!
西南地区的气候非常友好,四季如春,骑着小风一吹,美滋滋!日照足,车子“续航”也持久。
在江浙,大家更讲究舒适感,共享电单车更像是“备胎”的存在。
共享电单车日均只被宠幸3-4次,用户年龄也成熟些。它更像是“锦上添花”:
在江浙几乎家家有“坐骑”,汽车、自有电动车普及率超高,共享电单车?临时救急用用啦!需求没那么“刚”。
公交地铁太方便,出门500米必有站,谁还天天骑驴?主要用来接驳地铁、逛景区、校园通勤,场景比较“碎”。
“钱不是问题,舒服、靠谱、好停车才重要!”(江浙用户潜台词)。更认大品牌,江浙地区用户习惯性会更优先选择哈啰、美团、青桔三个品牌。
冬夏的恶劣天气也影响着用户使用体验,夏天坐垫能煎蛋(实测77℃!),冬天阴冷潮湿,骑个车像渡劫!运营方还得搞“清凉坐垫”黑科技救场,烈日还加速车子“衰老”;江浙地区的运营成本显著高于西南地区。
性格也大不同,西南青年把骑共享电单车看作是潮流是社交!夜骑就像开派对,是生活态度!
而江浙用户更多是把骑共享电单车看作是工具!更关心“别迟到”、“别坏路上”,实用主义至上!
未来会怎么样?政策在松绑(南京、北京、深圳开始鼓励),江浙市场可能回暖。但想让江浙人民像西南小伙伴一样把共享电单车骑出火星子?难!经济底子、地理环境、生活习惯这些“硬核差异”摆在那儿呢。
共享电单车这出戏,生动演绎了中国城市生态的千姿百态;理解差异,才能让“小电驴”们跑得更欢快……
发布于:浙江省富灯网配资-配资平台炒股票-配资短线炒股-第一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